金银币收藏 别老拿贵金属价格说事儿(一)


巨人收藏网 2018-11-14 15:40:31 浏览量:0

 好藏品怎么可能只是一块料

    “买贵金属藏品吧,毕竟料钱在那儿摆着哪!”如今,贵金属制品受追捧的势头日益增强,但随着市场的几番波动,人们逐渐发现买金买银也不是想像得那么轻松。

  李小萍: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、中国金银锭专家

    黄瑞勇:上海资深金银币收藏家、市场评论人士

    吕亚兴:河北民国金银币收藏家

    卢 葳:本报记者

    刚结束的春拍令人们再度领教了民国金银币的火爆,一枚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图壹圆银币的金质呈样试铸币以616万元成交,刷新了中国钱币拍卖的世界记录。可一转眼,银圆下跌、多种金银币“歇夏”的消息又在市场上纷纷传开。金银类藏品由于是“硬通货”而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,时不时的波动自然会引来不少人的关注——闪光的不都是金子,但金子一定能闪光(即增值),这是时下老百姓的普遍观念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,真金白银一旦沾上“收藏”二字,就不再只是“贵”金属那么简单了……

    跌跌涨涨各有道理

    黄瑞勇:投机品下跌,收藏品大涨。

    只要细看看就会发现,最近这次金银币的波动中,下跌品种都是新品,比如之前曾备受瞩目的错版龙凤呈祥彩银币。这点并不奇怪,因为市场“炒新”是一贯的,短期内的上涨无疑会有部分缺口出现,而且部分品种也会出现无量空涨的不好现象,使得个别品种价格虚高,整个市场价格有些许泡沫成分。

    相比之下,2000年以前的老品种却一直在升:出土文物第一组金币近期从5万元涨到了8万元,1盎司“天下为公”从1.3万元涨到了2.3万元,金币桂林山水从1.75万元涨到了2.5万元…… 5盎司和双金属币更是全面上涨。

    同样是真金白银的当代币,新老品种间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?这主要由于新品炒作味道太浓,没有沉淀消化的过程,还属于典型的投资币种;而老品种正好相反,已经有了足够的沉淀,而且艺术价值高,作为收藏品的意味更重,再加上存量有限,供不应求,价格一路直升。

    吕亚兴:别老拿贵金属价格说事儿。

    我最近听到有人说银圆下跌是因为赝品增多或国际银价下跌。这都属于对贵金属收藏品认识上的误区。一方面赝品的力量从来不会大到能左右市场价格,另一方面,民国年间的老金银币不同于某些投资属性的当代币,金银价格本身不会在收藏品市场引起太大波动。

    这次银圆下跌其实属于市场正常回落,原因就是之前被炒得太高了。民国金银币从1996开始全面上扬,主要是被几场大拍给带的。在市场里卖160元、180元的币,上了拍卖场能被炒到2万。于是许多人急着入市,使得整个市场更加热力旺盛。

    其实,就算是和国际金银价格联系更为紧密的当代金银币,材料价格涨落的影响也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大。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:

    2006年夏天,由于国际金价快速下滑,国内金价每克已跌破150元的大关。受到金价拖累,金银币集藏市场也是一片“跌跌不休”的惨状,包括观音金币和2006版熊猫金银币在内的许多币种都不能免灾。5枚成套的2006版熊猫金币,最高的市场价曾达到11.8万元,当时却跌到过9800元,“缩水”相当厉害。

    在这次金银币价格狂跌浪潮袭来时,以重大题材为主的纪念币却一枝独秀,显示出非凡的“抗跌性”。像1公斤彩色纯银世界杯纪念币,售价曾达到令人咋舌的8680元,同时面市的小型金银套币价格也达3280元,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。

    可见,一提贵金属升了涨了就先想到料钱,这种思路需要纠正。

标签: